大鼠结肠炎模型建立实验流程
发布时间:2025-08-07
浏览次数:201
作者:东极药物
大鼠结肠炎模型建立实验流程一、实验准备1. 动物选择- 选用6-8周龄SPF级雄性SD或Wistar大鼠(体重180-220g),适应性饲养7天,自由摄食饮水。2. 试剂与器材- 诱导剂:2,4,6-三硝基苯磺酸(TNBS)、葡聚糖硫酸钠(DSS···
大鼠结肠炎模型建立实验流程
一、实验准备
1. 动物选择
- 选用6-8周龄SPF级雄性SD或Wistar大鼠(体重180-220g),适应性饲养7天,自由摄食饮水。
2. 试剂与器材
- 诱导剂:2,4,6-三硝基苯磺酸(TNBS)、葡聚糖硫酸钠(DSS,分子量36-50kDa)或恶唑酮(oxazolone)。
- 器材:大鼠代谢笼、电子天平、灌肠器(1-2mL注射器连接软质导管)、手术器械(若需造瘘)。
3. 环境控制
- 饲养环境:温度22±2℃,湿度50-60%,12h光照/黑暗循环,实验前禁食12h(不禁水)。
二、模型构建方法
1. DSS诱导法(急性结肠炎模型)
- 操作步骤:
1. 将DSS溶解于饮用水中,配制成3-5%浓度溶液。
2. 实验组大鼠自由饮用DSS溶液7天,对照组饮用正常饮水。
3. 每日更换新鲜DSS溶液,监测饮水量和体重变化。
2. TNBS诱导法(慢性结肠炎模型)
- 操作步骤:
1. 大鼠称重后,腹腔注射10%水合氯醛(3mL/kg)麻醉。
2. 用蘸有75%乙醇的棉签清洁肛门,将导管缓慢插入直肠(深度约8-10cm)。
3. 缓慢注入TNBS乙醇溶液(50mg/kg,50%乙醇配制),注射后倒立大鼠1-2分钟防止溶液流出。
4. 对照组注射等体积50%乙醇溶液。
三、模型观察与评估
1. 临床指标
- 每日记录:体重、粪便性状(软便/血便评分)、腹泻频率(采用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)。
2. 组织学评估
- 实验终点处死大鼠,取结肠组织:
- 肉眼观察:记录肠壁厚度、溃疡面积及粘连情况。
- 病理切片:HE染色后评估炎症细胞浸润、隐窝破坏、上皮损伤程度(参考组织学评分标准)。
3. 生化检测
- 血清样本:检测炎症因子(TNF-α、IL-6、IL-1β)、髓过氧化物酶(MPO)活性(反映中性粒细胞浸润)。
四、注意事项
1. 伦理审查:实验需通过动物伦理委员会审批,遵循3R原则(替代、减少、优化)。
2. 剂量优化:预实验确定最佳诱导剂浓度,避免死亡率过高或模型失败。
3. 卫生防护:TNBS具有强致敏性,操作需佩戴手套、护目镜,在通风橱中进行。
通过以上流程,可稳定构建大鼠结肠炎模型,用于炎症性肠病病理机制研究、药物干预效果评估等实验。如需调整模型类型(如慢性、复发性结肠炎),可进一步优化诱导方案。
文章出自:验外实包 想了解更多请关注:http://www.dj-cro.com/